免费咨询热线:400-123-XXXX
KingMatch avi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金迈驰航空智能科技



航空喷漆打磨除尘设备


金迈驰航空工程装备


质量取胜 · 诚信为本


公司通过国际航空组织及Nadcap认证机构认证,并由国际航空权威组织PRI认证颁发的航空AS9100D质量证书 !  

助力军民融合产业、军工、航空、航天涂装工艺装备快速发展 。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了解我们·了解最新资讯
农业航空,在通航作业规模中居前三
来源: | 作者:pmt819db3 | 发布时间: 2019-01-03 | 687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通用航空是随着农业航空的出现开始发展的,1951年5月22日,军委民航局派出一架C-46型飞机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蚊蝇化灭飞行任务,标志着新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诞生。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事业茁壮成长,从业人员不断发展壮大;飞行作业总量迅速增加;作业项目也从最初的两三种增加到现在的7大类100多种。

      目前,农业航空是我国通用航空主要作业项目之一,就其作业规模而言,在通用航空作业项目中居前三位。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农林化飞行作业已成为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生产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纵观我国农业航空的发展,都与其技术进步紧密相关,农业航空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我国航空喷雾技术是在航空喷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航空主要喷撒粉剂用于灭蝗,但随着蝗害得到有效控制和航空喷粉对环境的重度污染,航空喷雾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航空喷粉。作业方式由航空喷粉转变为航空喷雾,这主要是取决于航空喷雾的优势,航空喷雾可根据作业对象的不同,调控雾滴大小,且喷液雾滴较粉剂在作物表面有更好的沉积和附着,造成的农药飘移和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因此作业质量和效果较好。

      航空喷雾取代航空喷粉,为农业航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农业航空技术的一大进步。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业航空作业模式由常量喷雾向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发展,在此之前,飞机喷雾均采用常量作业,一般每公顷喷施量为30-40千克,架次作业面积25-30公顷,虽然作业效率比地面人工作业高很多,但在作业集中繁忙季节,因飞机作业面积大、时间紧,往返场空中耽误时间多,往往错过防治适期,因此,常量喷雾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上适时施药的需要,减少单位面积的喷施量,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成为当时农业航空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1975年航空超低容量喷雾试验的成功和推广应用,我国农业航空喷施技术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了飞机作业项目的多元化。特别是飞机超低容量技术在水源缺乏和作业区较远的地区的应用,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草原蝗虫、蚊蝇及疫情消毒方面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这在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出动农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马拉硫磷杀灭蚊蝇、控制疫病流行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经济效益和综合技术的应用,农业航空综合作业技术应运而生。综合作业是指在喷施适期相吻合时,在不影响农药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与作物肥料进行混合喷施,达到一次作业、多重效果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到了20世纪90年代,作业机型和作业设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GPS)开始应用,促进了航空喷洒技术向着精准施药、精确农业的方向发展。如在大面积的垦区和农场运用国产的“农林5”、“Y5B”、“Y11”等机型进行农业航空作业,出现了专门为超轻型飞机配套设计的3WQF型农药喷洒设备,此设备可广泛用于小麦、棉花等大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草原灭蝗、森林害虫防治以及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施肥、棉花脱叶剂等;1999年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HU2-HW1型超低容量喷洒设备及NT100GPS导航系统与海燕650B飞机配套技术,在广西武鸣林区用于防治病虫害,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到了本世纪初,航空静电喷雾技术开始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自1951年首次在鲁西南地区应用飞机防治蝗虫以来,我国使用农用飞机对农作物、森林、果树和草原植被喷洒农药、化肥5100万公顷,飞机播种造林2200万公顷,航空护林年巡护控制森林面积约4700万公顷,显示了农用航空作业效率高、作业效果好、省工省力的特点。

      在农业航空喷洒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对飞机喷雾雾滴沉降特性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对飞机作业效果的成因研究甚少,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飞机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问题。迄今为止,对农业航空喷雾产生的飘移、不同的施用对象表面雾滴分布、不同的防治对象对雾滴覆盖密度和大小要求的特异性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显著的进展,已经积累起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部分经济类作物飞机作业雾滴特性方面的系统资料,对指导我国飞机喷雾作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人工喷洒农药受地域条件限制,毁苗率高、施药效果不理想以及作业人员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植保无人飞机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安全环保等优点,在未来的几十年,无人机喷洒将会步入农业航空喷洒工作的主流位置。